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5595547/answer/1638999311
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许吉如没有意识到,当导师们把选择权交给她的时候,其实是在给她台阶下:不是我们不认可你的优秀,而是现在的你不适合这个舞台,希望你能主动选择离开。但是她迫切地想证明给观众看,我行,事实却是,为了去年输掉的那个辩题,她花了一年重新思考和准备之后,内容仍然不行,根本无法打动观众。
——————————————–
许吉如很明显地还困在去年的情绪中,她这样来参赛,都先不说能不能带给观众新的看点了,单纯从她的精神状态来考虑,节目组也是不敢让她继续的……
人生并不是非要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很多从小优秀的孩子,包括曾经的我,长年习惯于活在别人的称赞和期待所带来的成就感中,最后的结果,便是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
大家总喜欢拿同为哈佛毕业的詹青云和许吉如比,哪怕她们都符合世俗定义的优秀,但她们俩的优秀完全就不是一个性质的。许吉如综合素质很高,是从小凭着演讲天赋,主持各种节目、各种高大上场合发言的学生代表,她是那个能拿到保送名额,而不用通过高考(而且参加高考,没有加分,不一定能自己考上)去读的清华的人。
许吉如长我几岁,高中的时候我打模联,作为一个非南京人,都听说过她“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高中组冠军、南外接待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首席学生代表、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形象大使等等的光辉事迹。当时假期我们一大群高中生从全国各地到南京参加培训,许吉如也才入读清华不久,是我们的coach之一,第一天晚上给我们做了一下分享:大概内容就是她高中竞选学生会主席,最开始以为自己要参加高考,压力非常大,后来拿到了保送,就轻松了很多等等。如今距离当年那个分享会已经快十年了,我依然记得我当时的失望,原以为自己会受到学姐的启发(就像上一季的奇葩说的时候,普通观众的期待一样),但是那个享受了顶尖教育资源、国际化的舞台、能够代表全南京甚至全中国广大学生的吉如学姐,聊来聊去都是些都是无关痛痒的升学压力。我忍不住问我自己,拥着着如此光鲜履历的许吉如,说的内容怎么那么没有深度呢?
那个分享会之后,许吉如一直都给我一种她并没有那么喜欢读书,也不太有事业心的感觉。从三四年前起,她活跃在公众视线里之后的表现也证明了我这个感受。最近有看到一篇关于南外校友的分享会的报道,许吉如有参加,她自己说本科读法律是因为“妈妈的意思”,去律所工作是因为接了offer等等,包括之前我读她的公众号,还有一期她做客《你次饭了没》聊青春期的时候痘痘所带给她的困扰之类的,许吉如的格局始终比我想象得小了一点。她对于这个自己从小顺风顺水的这个教育体制和这个社会是缺乏反思以及批判精神的。当然,这并不完全是她的错,只是因为她是所谓的“天之骄子”、“国之重器”,大家对她的期待难免格外地高。
回到詹青云,首先哈佛法学院的法律博士Juris Doctor (J.D.) 和肯尼迪政治学院的公共政策的硕士Master in Public Policy (MPP) 含金量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不是说后者水,而是前者太强了。许吉如一个对法律都谈不上很有兴趣和情怀的人,这里先不讨论她有没有实力考上top law school的J.D.项目了,即便她能考上,她也是不可能会愿意花三年的青春去读的(不夸张地说,那是三年高三的强度,非常辛苦)。
旁人能够很轻易就能感受到,詹青云是一个真的很喜欢读书和思考的人。她凭自己的头脑和自律能够立于应试教育的食物链顶端,常年霸占着第一的位置,仍然保留着自己独立思考能力和理想主义情怀,这样的人其实非常罕见。很多人说许吉如德不配位,实力不够,如果你非要拿她跟詹青云比,常青藤毕业那么多人中,能够完全超越詹青云的才情的人真的没有想象得那么多。试问,能有几个人能像詹青云那样背了100万人民币的债去哈佛读书,依然能够兴致勃勃地在地铁上读《庄子》?再退一步,许吉如和詹青云,虽然同为优秀学生,但是从学生时代开始,她们就不在一个赛道里竞争:一个凭口才在聚光灯下演讲和保送,另一个凭实力在考场和辩场上厮杀。
另外,因为许吉如从小懂得展示自己的才华,南外和清华那么多的机会和资源便通通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她身边多的是跟她同样聪明、比她更聪明,但没有得到相同资源的人,自然也多得是认为她德不配位,明里暗里不爽,甚至嫉妒她的人。所以,当上一季的罗振宇出于赏识,赠与”在下不服卡”,和她选了实力最差的胡老师pk,但不尽如人意的发挥形成鲜明对比之后,许吉如打着精英律师的头衔捞钱却连考几次都过不了司考、从小热衷于费尽心思讨好学校老师领导、割双眼皮微整形等等黑料便被身边的人一个一个捅到了网上(我看到的主要是这三个,至于为什么整容是黑料?这个问题需要请教爆料的网友们)。
有时候我会想,许吉如会不会觉得这个教育体制最终也负了她呢?她并没有生在一个极其优渥的家庭,她后来的人生并没有学生时代所有人都期待的那样再创辉煌。现在28岁的她,最拿得出手的成绩大多都在学生时代。当然,客观而言,学校的reward system本身就跟社会就是不一样的,很多天之骄子们,学生时代过于高光,衬得后面的人生都是在走下坡路。许吉如大概也是工作之后意识到了打工人的辛酸,可是除了光鲜靓丽,她真的清楚她自己到底要什么吗?了解自己的野心和实力吗?为之她又能付出多大的代价和承受多大的压力? 比如最开始决定去律所工作,那就要有契约精神通过司考,过不了就没法胜任这份工作,要么自己离开,要么被开除;又或者她想当主持人或者网红,生活在公众的视线里,那就得练就一个好的心态,承受观众对你的挑剔和批评,接受那些看不惯你精英气质,甚至讨厌你的嘴脸……
回到《奇葩说》,综上所述,许吉如确实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她综合能力很强,特别能上得台面(可是《奇葩说》搭建的原本就不是一个高大上的台面呀?)但是她知识面不够广,临场发挥达不到出口成章、娓娓道来的水平,没有或者不太能输出自己原创观点,又很希望得到导师和观众的认可,看起来就格外拧巴。
最后,希望她能够更关注自己的感受,原谅去年那个发挥不好、做事不周全的自己,去做她热爱且擅长的事情,而不是困在那个要去证明自己的执念里。
Leave a Reply